近日,按照《山東省電化教育館關於舉辦2023年全省學生信息素質進步實踐活動的告訴》和《濟寧市電化教育館關於舉辦 2023 年全市學生信息素質進步實踐活動的告訴》等文件精力,鄒城市將舉辦第七屆中小學創客節活動,經過深入展開科技立異實踐活動,鼓舞中小學日子躍學習與運用信息技術,全面進步信息素質。
一起為進步教導教師教導才能,進一步進步活動質量,鄒城市於2月11日舉辦了 2023 年鄒城市學生信息素質才能進步實踐活動教導教師訓練。其間,鄒城市電廠小學作為優秀示範案例受邀共享了其人工智能教育的展開經歷。
從2018年組建第一批愛好編程社團,到現在具有了自己的創客教室,山東省鄒城市電廠小學的人工智能教育之路現已走過了5年。在這5年的時間裏,電廠小學充分發揮教育裝備在教育改革和教育中的引領示範作用,以培育立異人才,遍及編程教育為方針,以「編程」為人工智能導向,探究出了一條人工智能與基礎教育的深度融合之路。
一堂編程課一步步走入電廠小學為響應國家人工智能教育相關政策,同年12月,山東省在其最新出書的小學信息技術六年級教材中加入了編程內容; 2018年10月,山東省將編程進一步歸入到中小學教育系統,並推出以編程為核心的初中教材; 2019年初,教育部在北京舉辦《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項目效果發布會,會議指出 北京、廣州、深圳、武漢、西安5個城市作為第一批試點城市,3-8年級的學生將全面試點學習人工智能與編程的課程。
全國試點推出後,山東省教育廳隨即於2019年2月公布第一批人工智能試點及試點校園名單,鄒城市電廠小學便是試點校之一。成立於1983年的電廠小學是一所市屬小學,位於山東省濟寧市鄒城市唐村鎮。
事實上,電廠小學的人工智能教育之路早在2018年就現已開端,其時校園組建了第一支愛好編程社團。電廠小學教師石建星作為一個電腦愛好者,他業余時間學習了程序設計,並考取了C語言、VB等全國核算機等級證書,他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向校園提出了請求,終究參加創建了第一批愛好編程社團,並成為編程教導教師。
就這樣,只要1名編程教導教師和1名信息技術教師,電廠小學開啟了編程教育。但因為之前教師和學生都沒有接觸過這個簇新的範疇,沒有課程、沒有經歷,社團的展開也是磕磕絆絆。
石建星教師說到,在電廠小學展開編程教育的過程中,其時遇到的第一個問題便是學生學什麽?其次便是教師怎樣教?作為編程教導教師,他經過利用業余時間為自己充電,去網上學習一些編程相關的課程和教育理念,一開端校園選用國外的開源軟件來教育,但由於講堂教育的安排和管理松散、課程資源匱乏,導致教育效果不抱負。
石建星教師教導學生學習編程彼時,國內少兒編程職業剛起步不久,編程教育亟待解決的難題還有很多,專業師資的匱乏、課程不行系統化和標準化、學習成果難量化都是職業開展的痛點,電廠小學面臨的窘境也是其時的職業開展之痛。
電廠小校園長劉奉東回憶說:「其時一切都是零起點,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後來經過與當地電教站深入交流後,電廠小學最後研究決定:走出去,學經歷;請進來,促開展。一方面電廠小學把學習的編程軟件轉換成了點貓科技旗下Kitten源碼編輯器。之所以挑選這款軟件,是因為它是國內本鄉自主研製的一款軟件,更契合我國孩子的操作習慣。一起挑選了點貓編程渠道,憑借這個編程教育管理與課程資源一體化雲渠道,協助學生學習課程,教師參加訓練,改變校園單一的傳統教育形式,打造了高效風趣的構思編程互動講堂。
電廠小學使用點貓編程渠道進行教育管理總歸,為了讓教師們趕快熟悉起來,校園還多方面創造機會,讓教師走出校門,到外地學習和訓練,並加強校企協同。一起教師們自己也充分利用業余時間,經過多種途徑學習編程教育的先進理念和技術,並從中羅致和探究合適電廠小學展開的編程教育課程,教授給學生。
而他們的努力也沒有白搭。2019年,電廠小學被山東省教育廳審批為山東省第一批人工智能試點校,並確立了校園開展人工智能編程教育的辦學方針:以人工智能為導向,遍及編程教育;2020年,編程教育走進電廠小學慣例講堂。
劉奉東校長介紹,校園以三年級為切入點展開編程教育,選用普惠式教育形式,將編程教育排進課程表,歸入校園慣例課程,讓編程教育走近學生,走進講堂,使在校的每一名學生都能遭到編程啟蒙教育;小學四到六年級選用精英式教育形式,將編程教育歸入課後服務內容,讓編程教育充分開展學生的特長和特性。
由此多措並重,電廠小學在推動編程教育在校園的遍及普惠方面,探究出了一條普惠式教育和精英式教育相融合的道路。
科學測評X賽事,激起學生編程學習動力編程與其他基礎學科不同,缺少科學的點評系統,怎麽對學生的學習水平進行評測,從而激起學習愛好,是電廠小學側重考慮的。
針對這一問題,電廠小學挑選與NCT 青少年編程才能等級測試安排協作,將NCT編程才能等級測試的學習內容引進到日常教育中,進步了校園編程學情檢測和編程教育測評水平。經過憑借NCT青少年編程才能等級考試這個渠道,多元點評相結合促進學生的學習,培育學生的核算思維和立異精力,進步學生解決問題的才能。
電廠小學的學生們參加編程相關競賽一起,電廠小學每年都會定時安排學生參加全國學生信息素質進步實踐活動,2021年初,校園依據山東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協會《關於建議和施行「山東省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立異與實踐行動」的告訴》等文件要求,請求了山東省人工智能編程公益科普活動。2022年4月,校園又申報了青少年科普教育330工程活動等,經過參加這些編程賽事或活動,以此培育學生的核算思維和立異精力,進步學生解決問題的才能。
自此,電廠小學經過以考促評,以評促學,以學促賽的教育策略,有效地激起了學生內涵的學習動力,進步了學生學習編程的愛好。
孫銘澤是電廠小學六年級的一名學生,現已學習編程3年了。他以傑出的成績經過了NCT圖形化編程三級的考試,現在正在進行代碼編程python和C++的學習,並在各項與編程有關的競賽中獲得大獎。
其間,他和李宗澔同學在石建星教師的悉心教導下完成的著作《智能小屋》,獲得了兩項大獎。孫銘澤介紹,智能小屋中有十分多的智能技術,具有智能空調、智能窗簾等,在屋外則有智能大門,整套程序運用了語音識別和語音組成技術,完成了智能家居的智能化、自動化。他們還在中央電化教育館主辦的第二十三屆全國學生信息素質進步實踐活動中,勇奪科創實踐類小學組第一名,被評為「立異之星」。
談到學習編程的感受,孫銘澤說:「我覺得編程可以便當我們的日子,給科技帶來進步;我喜愛圖形化編程猶如搭積木的一次次拼接、代碼編程的一次次修改Bug。綜合起來,我覺得編程最風趣的地方是其「謹慎而自由」的特性,修改一個字母都會帶來錯誤或不同的成果。」
電廠小學四年級學生徐梓桐覺得,經過編程的學習鍛煉了邏輯思維才能、創造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才能。他用編程創造過氣候的折線圖,可以用來預測未來幾天的氣候;用編程加上硬件(科學傳感器)配合做了一個感知花兒土壤,來判斷需不需要灑水的程序;以及可以讓我們辨別方向的指南針等。
石建星教師說到,展開編程課程後,電廠小學的學生最大的改變是愛上了編程。每次上編程課,孩子們就早早地來到微機室排隊,等待教師上課;每次孩子們見了教師問的第一句話便是:「教師,下節課學什麽?教師,下節課做什麽程序?教師,別忘了上編程課!」
他以為,如果說基礎學科為學生打開了一扇通往知識殿堂的大門,那麽編程教育則為學生開啟一扇通往未來國際的窗戶。學生們經過學習編程,鍛煉了邏輯思維才能、培育了專心力、進步了立異精力和團隊協作才能。
2022年,電廠小學被評為濟寧市教育裝備應用示範校和教育信息化先進集體,校園也進一步裝飾了創客教室,並定製了一面榮譽墻。學生們具有了更多展示自我、表達自我的活動空間和渠道。同年12月,為了協助校園低門檻,展開「AI+硬件+編程」教育實踐,點貓科技聯合 Aqara綠米研製契合新時代中小學AI教育需求的人工智能課程,並為試點校園免費裝備了4套物聯網智能家居硬件設備及全套人工智能專項課課程,電廠小學也是試點校園之一,經過可視化情境學習的教育方式,讓學生可以深入了解和綜合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體驗更具智能、品質和愛好的編程學習。
電廠小校園長劉奉東表明,今後,電廠小學將清晰開展人工智能編程教育的辦學方針「遍及編程教育,賦能學生成長」,進而助力數字化人才培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