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武漢理工大學「青力青為 共建美麗新村」社會實踐隊,走進湖北孝感市孝南區西河鎮中心小學,結合學科專業特征,面向80余名小學生翻開海洋文明科普講座,把船「開」進了小學講堂,把船史「搬」上了講臺,將船只的「種子」播撒進村莊孩子們的心田。
「船是怎麽誕生的?」……在科普講堂上,實踐隊的「小老師們」結合豐厚的圖片、視頻和實例,生動形象地解說了船只的起源、古代船只和現代船只的相關常識,幫忙學生們深化知道海洋、知道船只,為學生們開闊了視野、拓寬了常識面,進一步激起學生探索海洋文明和船只科學的喜好和熱情。
課後,學生們集合在模型周圍,充溢獵奇和興奮,近距離接觸感受船模。「這是我第一次看見船模!」「哇,這些船模真是太酷了,我也想做一個歸於自己的船模。」學生們向來自武漢理工大學的「小老師們」共享道。
「咱們學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周邊村灣的留守兒童,長時間在爺爺奶奶身邊,沒出過遠門,也沒見過啥世面。希望經過此次活動的翻開,讓孩子們接觸到不同的文明和科學常識,幫忙他們激起喜好和獵奇心,增加才智、找尋希望。」西河鎮中心小學校長胡紹偉介紹。
實踐隊指導老師、武漢理工大學船海與能源動力工程學院團委書記宋曉維標明,「走進農村地區,翻開各種形式的社會服務與實踐活動,能夠讓團員青年更好地練習自己,增進自身的價值觀與使命感,一起也能夠讓村莊孩子們在活動中學有所獲、學有所成,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據悉,武漢理工大學「青力青為 共建美麗新村」社會實踐隊,由船海與能源動力工程學院教師、本科生和研究生組成,隊員包括「築夢深藍」解說隊成員和研究生厚德分團講師團成員。實踐隊師生們結合專業特征、工作文明、生態文明等實踐,面向學生團體,翻開學業教導、科普宣講、科技立異等「七彩講堂」行為,閃現芳華力氣;面向村民和晚年團體,翻開「紅心向黨」「數字賦能」和「暖陽」行為。
|